行业资讯

看过来!大春粮食作物如何播种_田间管理如何做_

2022-03-13 22:07:56 admin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

眼下

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

各地正在抢抓时机

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大棚里、田地间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绘制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春耕生产图

为了保障春耕生产和春季田管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特提出水稻春管、玉米春播、

大豆播种和甘薯育苗的技术指导意见

水稻

一、品种选择

水稻要选择近年在四川或全国(适宜区域包括四川省)审定或引种通过的米质优、抗倒伏、抗性强的水稻品种。要加大“稻香杯”“鱼凫杯”获奖品种推广力度。根据茬口需求选择不同熟期品种,分熟期推荐选用:(1)迟熟品种:宜香优2115、川种优3877、晶两优534、川优6203、荃优822、C两优粤农丝苗、正优538、内6优107、川康优6107、晶两优1206、荃优华占、花优357、内5优907、蜀优217。(2)中熟品种:雅优637、川作优619、天优华占。(3)早熟品种:川作优8727、冈48优38。

二、播栽技术

(一)机插秧

1.适时播种

菜茬水稻最佳播期为3月20日至4月5日,迟熟品种早播,早熟品种迟播;麦(油)茬水稻最佳播期为4月15日至30日,适期早播,确保水稻抽穗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充分利用最好的温光资源。

2.培育壮秧

(1)育秧准备

按秧本比1:80-1:100准备秧田,地块要平,便于灌溉、运输和管理。每亩准备稻种1.50-1.75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去芒后水选剔除不饱满种子,浸种24小时,然后用咪鲜胺等杀菌剂兑水浸种12-24小时,清水洗净后晾干,以种子内湿外干,不成团、不沾手为宜。每亩准备硬质秧盘20-22个。

(2)平整秧床

秧床须整平整细,根据摆盘数及管理条件确定秧床宽度,秧床四周留沟,沟宽40厘米、深15厘米。

(3)配制营养土

按本田面积每亩需营养土70-100公斤。宜选取已培肥的菜园土或疏松稻田表土,土壤pH值在5.5-7.0为宜。取土后摊开翻晒至含水量10%左右,用粉碎机粉碎(颗粒直径不超过0.5厘米)。底土可混拌壮秧剂或育秧伴侣。底土拌壮秧剂的,应选用适合四川稻区的壮秧剂,按1:200-1:300比例拌匀,盖土用敌克松杀菌(不拌壮秧剂)。底土拌育苗伴侣的,每亩本田秧苗所需营养土拌育秧伴侣0.3-0.4公斤,另加10克多菌灵或敌克松消毒,盖土与底土通用。通常盖土要求较底土更细。

土壤黏重区域,可选用育秧基质。每亩本田准备基质30-50公斤。选择利用有机物料添加粘结剂、保水剂和肥料等合成的适于四川杂交籼稻秧苗生长的专用育秧基质。应选用质量稳定、当年新产的育秧基质,陈旧基质易出现养分不足而影响秧苗。

(4)流水线播种

播种前对播种流水线进行检测和调试,使底土(营养土或育秧基质)厚度在1.8-2.0厘米且表面平整,底土充分吸水(0.3%敌磺钠兑水)且不积水。播种量控制在每盘3000-3500粒为宜(如:千粒重25克左右的,每盘播干谷70-90克)。盖土厚度在0.5厘米左右,确保种子完全覆盖(看不见种子为宜)。

(5)暗化催芽

播种后,秧盘应迭放在托盘上(没有准备托盘的,可用砖适当垫高,使秧盘底留有空隙)进行暗化催芽。迭放高度在25-30盘为宜,便于管理和计数,每迭最上面用空秧盘倒盖,然后用彩条布覆盖保温保湿。暗化过程适宜平均温度为28-32℃,湿度为65%-80%,晴天中午注意通风降温,温度不能超过35℃。

(6)田间摆盘

待种芽立针(80%芽长0.5-1.0厘米)时运至秧田进行摆盘,秧床要平整以便于灌水,秧盘应紧贴床土,避免悬空失水。摆盘后应灌透底水并用稀泥封边,再覆布盖膜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齐苗。早春气温较低时,可采用温室或盖膜保温。盖膜的,应先用无纺布平覆再起拱盖膜,起拱胶条或竹片间距1米,弓高40-45厘米,膜四周压实。气温较高(稳定在25℃以上)时,仅需无纺布覆盖。

(7)秧床管理

水分管理。摆盘后视情形每隔2-3天灌水一次,灌水时应使秧盘土充分吸水。育秧后期气温较高时应勤查勤看,缺水即补、即灌即排。

温度控制。温室育秧的,秧苗1叶1心后应注意开窗炼苗,室内温度在24-28℃、湿度在60%-80%为宜,防止低温冻苗或高温烧苗。露地盖膜的,出苗至2叶前,膜内温度应在25℃以内,温度过高应通风降温,秧苗展叶后视天气通风炼苗,3叶左右可揭膜。露地育秧的,秧苗展叶后即可揭布。

立枯病防治。1叶1心至2叶1心揭膜时喷施敌克松1‰溶液预防,如有立枯病发生及时用30%甲霜噁霉灵1500-2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底土缺肥的秧苗,可在2叶1心和移栽前2天追施尿素3-6公斤/亩。

3.适时带药移栽

水稻机插秧秧龄一般在25-30天,不宜超过35天。移栽秧苗高度在12-17厘米为宜,苗挺叶绿,茎基部粗扁有弹性,根部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厘米,厚薄一致。每亩1.1万穴为宜,每穴3-4苗。移栽时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秧块变形、断裂和伤苗。移栽前3-4天需喷药,带药下田以防治水稻螟虫、蓟马,感病品种预防稻瘟病,宜傍晚喷施。按本田面积计,防治水稻螟虫、蓟马等可选用5%氟虫腈悬浮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施;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施,药液喷至秧苗滴水为止。

(二)直播技术

水稻直播技术可参考《成都市麦(油)茬水稻水直播技术规程》,具体操作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抗倒伏、抗病的早中熟中籼品种,如:天优华占、川作优619等。

2.播前准备

(1)播种期。麦(油)茬田播种期为5月10日前后,根据天气状况尽量集中时间播种。

(2)精细整地。做到早翻耕,田面平,泥软硬适中,排水畅通,厢沟、腰沟、围沟三沟相通,使厢面无积水。播种前平整好厢面,待泥沉实后再播种。

(3)浸种催芽。每亩用干谷1.5-2.0公斤,早熟品种取上限,中熟品种取下限。同一品种早播取下限,迟播取上限。播种前晒种1-2天,用使百克(25%咪鲜胺水乳剂)等杀菌剂浸种24-36小时,浸种后不必淘洗可直接沥干催芽2天,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即达到催芽要求。

(4)播种。播前用35%丁硫克百威拌种防鸟害。田面平整后,按2-3米净宽整厢开沟。可采用绳定距定量播种,人工撒播,先稀后补,即先播70%种子,再用30%的种子补缺补稀。沙质田随整随播,烂泥田隔夜播种。

(三)人工栽插

1.育秧

一般采用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技术。

(1)准备秧田。旱育秧秧田选择向阳蔬菜地或旱地,按1:10-1:15的秧本比备足秧田,翻耕炕土、精细整地,并施足底肥,分厢作畦。塑料软盘育秧选择向阳肥沃蔬菜地,按秧本比1:40准备秧田,每亩本田筛备细土亩70-80公斤盖种。

(2)播种及秧床管理。采用“旱育保姆”包衣,稻种经晒种、杀菌、浸种后沥水备用,按1公斤“旱育保姆”与2.5公斤谷种的比例,立即搅拌混匀。包衣后谷种易结块,应及时播种。播种后用清水将苗床淋透,促进种子吸水出苗。早播应采取保温措施。出苗后及时观察秧苗长势、苗床水分状况,及时追肥补水。其它苗床管理可参照机插秧技术育秧环节进行。

2.栽插

栽插前需灌水、翻地,做到田平、泥熟、水浅(寸水不露泥),底肥充足(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速效肥与迟效肥搭配),田内无残茬,四周无杂草。栽插要浅且不飘浮,每窝苗数匀,行列平直。

三、田间管理技术

(一)合理施肥

根据耕地质量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进行合理施肥,科学减少用肥量。采取前稳、中促、后保(后补)的施肥法,肥料用量:总氮量(N)控制在10-13公斤每亩,N:P2O5:K2O=2:1:2。

1.移栽田块

氮肥中40%-50%作底肥,30%-40%作分蘖期追肥,20%-30%在拔节期施作穗肥;钾肥中50%做底肥,50%拔节期追施;磷肥全做底肥。始穗期和灌浆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

2.直播田块

应做到精细施肥。60%-70%的氮肥、50%-70%的钾肥以及所有磷肥作为底肥施用;剩余氮肥作为分蘖肥在水稻3.5-4.5叶时追施,用量视苗情适当增减;剩余钾肥在拔节期追施。追肥田面应保持有3-5厘米的水层,避免带露水追肥。

(二)科学管水

1.移栽田块

栽插时田间保持1-3厘米水层,栽后保持浅水利于返青分蘖,分蘖总数达到成穗数85%(中迟熟品种13-15万、中熟品种和中早熟品种16-18万)时断水晒田。晒田至下田不陷足、叶色落黄褪淡、白根上翻,旺苗田宜重晒。复水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灌浆期干湿交替灌溉,谷穗大半吊黄时断水。

2.直播田块

播种后到1叶1心期,做到“晴天平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即田面不积水。2叶1心后灌浅水上田面,保持田面湿润,遇暴雨即时排水保持田间水层3厘米以下。3-5叶期浅水勤灌促分蘖,其间应多次露田。分蘖总数达到成穗数85%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从孕穗期到抽穗期田间灌水要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薄水层。抽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健秆防倒。

(三)杂草防除

1.移栽田块

在栽后3-5天,用45%吡嘧 丙草胺、杀螺胺与尿素混合有水时撒施,实现除草灭螺。

2.直播田块

除草效果是决定直播技术成败的关键。直播水稻除草主要是“一封二杀三补”。芽谷播后2-3天,每亩用30%丙草胺乳液100毫升兑水30公斤喷施,用药时田面保持湿润,不能有积水。水稻3-4叶期,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乳油40-80毫升和10%氰氟草酯乳油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施除草。施药时,土表水层要保证小于1厘米,杂草植株50%高于水面,用药后1-2天灌水护苗。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

秧苗期重点防治青(立)枯病、叶(苗)瘟和蓟马、蚜虫、一代螟虫。本田期重点防治一代螟虫、二代螟虫、稻苞虫和稻叶(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等。直播水稻需特别注意在二叶期防治蓟马。水稻病虫害防治,应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信息及防治要求,科学合理用药,推广农药减量化防控技术。

1.二化螟

防治一代二化螟应采用带药移栽措施,若秧田没有进行防治,可在移栽后7-10天,选用氯虫 噻虫嗪等高效药剂进行防治。二代二化螟防治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和田间观察情况进行,时间约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亩用40%氯虫 噻虫嗪2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

2.纹枯病

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各防治一次。每亩可用爱苗40毫升或500万单位井冈霉素50克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

3.稻瘟病

在6月下旬和7月中旬各防治一次。亩用30%爱苗40毫升或75%三环唑20克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

4.稻曲病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一次。亩用2.5%纹曲宁200-3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消之宝

玉米

一、品种选择

玉米在龙泉山脉种植宜选用丰产、抗旱、抗倒、适宜机收的品种;在龙门山脉宜选用丰产、抗倒、适宜机收、耐阴湿的玉米品种。推荐选用:仲玉998、成单99、川单189、正红212、仲玉3号、冠单23、中玉335、康农玉007等。

二、技术要点

(一)机械化直播

1.增密机播

及时灭茬整地,适墒增密机播。碎小、坡度大的地块,选用单轮单行或双轮双行播种机;相对大而平整的地块,选用播种、施肥2-4行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耐密品种可适当密播。播种时墒情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可显著提高播种出苗质量。

2.适雨施肥

磷、钾肥(P2O5、K2O用量均为3-6公斤/亩)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纯氮(N)施用总量12-18公斤/亩,按底肥40%、苗肥20%、孕穗肥40%施用,可选用单行或双行施肥机追施,雨天前后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效。

3.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适宜时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在玉米播种后杂草出土前按标签说明进行土壤封闭施药。苗后,在杂草3-5叶期,可选用烟嘧磺隆或硝磺 莠去津进行茎叶处理。

4.综合防治

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效宽幅远射程喷雾机、高地隙喷药机械等植保机械,重点防治玉米螟、大螟、纹枯病、锈病等病虫害。灰斑病、穗腐病高发地区,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块,大喇叭口期可采用阿米西达或嘧菌酯+氯虫 噻虫嗪喷施,同步防治病虫害。

5.机械化晚收

适当推迟收获,既有利于干物质转移提高产量,也有利于提高机收效率,实现增产增收。一般而言,可在生理成熟后推迟10天收获,或全株变黄、籽粒含水量降到28%以下,使用摘穗收获机或籽粒收获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二)育苗移栽

1.规范开厢

实行“双三〇”、“双二五”中带种植,预留玉米种植带。

2.中沟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播种或移栽前,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一条深20厘米的沟槽(沟两头筑挡水埂),按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锌1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硫酸镁4公斤、腐熟有机肥1吨,浇足底水。

3.小垄双行

施底肥后复土,形成高于地面20厘米,垄底宽40-50厘米的垄,垄面呈瓦片型。

4.等雨盖膜

春季下透雨后,将幅宽适宜的农膜盖在垄面上,四周压实,利于保墒。

5.膜侧栽苗

玉米出苗到1叶1心时即可移栽,在膜侧分级、定向、错窝、单株双行移栽,一般宽行1.0-1.2米,窄行0.5米左右,亩植3500株以上,移栽后复土,浇定根水。移栽时可多栽5%的苗,待5-6叶时定苗。

6.科学施肥

4叶期施苗肥,亩用尿素3-4公斤兑水浇施。拔节后10天内追施拔节肥,亩用尿素4-5公斤兑水追施。追施拔节肥应视苗势而定,若苗势旺,可不施拔节肥,以防茎叶徒长,造成空杆而减产。玉米抽雄前(大喇叭口期)施穗肥,亩用尿素10-20公斤兑水追施,促进穗大粒多。

7.防治病虫

根据植保部门预测预报,重点防治地老虎、玉米螟虫、大叶斑病、小叶斑病等。生长后期,及时摘除黄脚叶,减少纹枯病危害。科学用药,实行农药减量化防控。

大豆

结合我市大豆生产实际,推荐采用“旱地新两熟制大豆轻简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一、品种选择

旱地麦-豆新两熟模式宜选用中熟高产高蛋白品种南夏豆25;旱地油-豆新两熟模式宜选用中早熟高产高蛋白品种南夏豆35。此外,秋大豆宜选用早熟高产高蛋白品种,如南春豆31。

二、技术要点

(一)机械化耕整地

油菜、小麦收后,秸秆粉碎均匀抛洒还田,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旋耕作业将油菜或小麦根茬秸秆旋埋入土,还田深度不少于15厘米,做到土表细碎、平整、无残茬、无杂草。

(二)适时播种

6月中下旬是夏大豆的高产播种期,应抓住雨后土壤墒情好的时机及时播种,确保大豆出苗整齐。

1.撒播

根据地块条件和种植模式选用小型或中型旋耕机,在播种前适墒旋地,以雨后土壤湿度70-80%时旋耕整地播种效果最好。耕整后进行撒播,亩用豆种6-7公斤。撒播后用旋耕机浅旋覆盖豆种即可。

2.机播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大豆播种机(小型或中型播种机)。机播行距50厘米,窝距25厘米,每窝播种3-4粒。

(三)病虫害防控

大豆2-3叶期、分枝期、初花期分别用低毒农药溴氰菊酯与吡虫啉800-1200倍混合液喷施防控豆秆黑潜蝇、蚜虫、豆荚螟等害虫,遇斜纹夜蛾爆发可用氯虫苯甲酰胺1500液喷雾防治,也可配合粘虫板+杀虫灯开展物理防治。

(四)机械化收获

大豆完熟后选用适宜机械或人工及时收获。抢晴天晾晒豆籽,确保豆子质量。

甘薯

我市甘薯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丘陵区,结合生产实际,推荐采用“甘薯早育早栽、蘸根节水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根据生产用途选择品种。淀粉型甘薯可选用商薯19、绵南薯10号、渝薯27等品种,鲜食型甘薯可选用烟薯25、济薯26、川薯20、南薯012等品种,紫色甘薯可选用绵紫薯9号、绵渝紫11、川紫薯6号、南紫薯018、南紫薯020等品种。

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薯块作种薯,大小适中(0.15-0.5公斤/个),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茎线虫病)的均不能作种。在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15分钟消毒,减少薯块带菌。

二、技术要点

(一)排种育苗

甘薯栽插宜在3月底到5月中旬,根据栽插季节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育苗。排种时种薯头部方向一致,大薯深排、小薯浅排,做到“上齐下不齐”。排种后先浇水湿润薯块,然后覆土3-5厘米,再覆盖平膜或小拱棚。气温较高时,应通风降温。齐苗后,去除覆膜拱棚,用清粪水兑少量尿素浇灌1次。

(二)起垄增墒

针对我市甘薯生产区春旱的特点,可在3月上中旬提前起垄,以提高垄内土壤墒情,利于栽后生根促苗。一般垄距80-85厘米,垄高25-30厘米。

(三)蘸根栽插

薯苗达到栽插标准后,剪取壮苗,要求长度25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茎粗约5毫米;茎节粗短,根原基大,茎韧不易折断;苗茎上没有气生根,没有病斑;苗株挺拔结实乳汁多;薯苗不带病虫害。

选用植物生根调节剂,加适量稀土和水,搅拌成泥浆状,将剪好的薯苗根部在泥浆中蘸根2-3分钟,使薯苗根部均匀蘸上泥土,然后在阴凉处放置4-6小时,待根部泥浆稍干后扦插,栽后不浇水,直接提垄覆土。建议上午剪苗蘸根,傍晚栽插提垄。

(四)田间管理

栽后及时中耕除草。生长中后期,若地上部长势过旺、叶片过绿,可用5‰磷酸二氢钾叶片喷施2-3次。

(五)收获贮存

根据生产季节和市场行情,成熟后择晴天收获。收获时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减少薯皮和薯块碰伤。需贮存的,要求温度在10-15℃,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同时防止挤压,注意通风散热。

消之宝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以东部丘陵区为主,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确保完成省厅下达的7.6万亩示范推广任务。

一、种植模式

(一)大豆玉米带状套作模式

推荐按照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套作种植。以2.2-2.4米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米,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6米(大豆行距0.3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米(如为机收玉米,间距则为0.7米)。玉米种植密度3500株/亩左右,大豆种植密度8500株/亩左右。玉米播深4-5厘米,大豆播深3-4厘米。此模式适宜春玉米种植区。

(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

推荐按照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间作种植。以2.6-2.8米开厢,窄行为玉米带、带宽0.4米,宽行为大豆带、带宽0.9-1米(平均行距0.3-0.4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0.6-0.7米(如为机收玉米,间距则为0.7米)。玉米种植密度3500株/亩左右,大豆种植密度8500株/亩左右。玉米播深4-5厘米,大豆3-4厘米。此模式适宜小麦(油菜)收获后的夏玉米夏大豆间作。

二、品种选择

(一)大豆品种

应选用耐密耐荫、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可选用夏播大豆品种:南夏豆27、贡秋豆5号、南夏豆25、南豆12、贡选1号等;推荐春播大豆品种:中黄39、齐黄34、川豆155、川豆16、南豆24、南豆22、南豆23、成豆17、成豆16、川鲜豆1号、川鲜豆2号、川鲜豆3号等。部分春播大豆品种可根据实际用作夏播种植,但播期不能晚于5月中下旬。

(二)玉米品种

应选用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耐密抗倒、株高适中、适宜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可选用仲玉3号、荃玉9号、成单3601、正红733、荣玉1210、成单716、荣玉甜9号、锦甜68、荣玉糯1号、川单99、正红505、雅玉青贮8号、雅玉26等。

三、技术要点

(一)播前准备

玉米带需在冬前或播前深耕整细,深耕深度一般在20-25厘米较为适宜,旋耕机旋耕深度为10-12厘米。大豆带抢墒板茬(或灭茬)免耕播种,前茬为小麦,且留茬高度超过15厘米,在大豆播种前,选择工作幅宽为1.2-1.5米的条带灭茬机灭茬。前茬为油菜、马铃薯、蔬菜等作物,只需将秸秆、杂草等清除,无须动土作业。

(二)种子处理

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如6.25%咯菌腈 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或利用根瘤菌接种、采用育秧伴侣拌种等。

(三)适时播种

带状套作玉米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大豆6月中下旬播种,带状间作玉米在5月中下旬播种、大豆6中下旬播种(个别早熟品种可选择在5月中下旬与玉米同播),播种深度3-5厘米。根据自身条件,选用适宜的农机进行施肥、播种。

(四)科学施肥

带状套作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40-5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大喇叭口期结合机播大豆,距离玉米带20-25厘米处每亩追施复合肥40-50公斤。带状间作玉米播种时每亩施用高氮缓控释肥50-60公斤(折合纯氮14-16公斤/亩),大豆播种时每亩施用低氮缓控释肥15-20公斤(折合纯氮2.0-3.0公斤/亩)。

(五)控旺防倒

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健壮素、胺鲜 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大豆在V5(分枝期)、R1(初花期)两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针对套作大豆苗期荫蔽较重地块可在V2-V3(3个三小叶)喷施一次,剂量为20克/亩。

(六)杂草防除

少量杂草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定向除草两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玉米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毫升/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型)1套/亩;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分隔开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喷雾。

(七)病虫防治

利用智能LE天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三次病虫害,预防时间为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花后每亩用500克/升的甲基硫菌灵100毫升+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5毫升+12%的甲维 虫螨腈40毫升,兑水30公斤防治斜纹夜蛾、大豆高隆象等。

(八)适时收获

根据生产条件,选择人工或机械收获。大豆收获推荐选用GY4天-2、4LZ-3.0Z、4LZ-0.8等联合收获机收获脱粒和秸秆还田。玉米推荐选择金达威、玉丰、华夏、金大丰、巨明、仁达、沃德等品牌的自走式机械收获。

来源: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

疫情期间农业生产服务指南

扫码进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